
巫毒教祭司將獲授權主持誕生、婚喪等公民儀式,基督徒舉辦全國祈禱日並計畫推動一年的禱告行動奪回海地。
2006-08-13 臺灣國度復興報 第218期 - 今年四月,海地總統亞里斯第德(曾任天主教神父)正式承認巫毒教為合法宗教。據「洛杉磯時報」報導,現在的巫毒教祭司(或稱houngans)不久就會「獲得授權,如羅馬天主教神父般執行公民儀式,主持誕生、婚喪等儀式。」
一名巫毒教祭司艾得利說:「巫毒教為海地做了一切。它給了我們獨立自主,而進口的宗教卻掐住我們的脖子。我們欠亞里斯第德這份人情,他可以被視為巫毒教的總統。」
自1987年的海地憲法以來,巫毒教在海地一直處於非法地位。亞里斯第德的行動不只關乎自由,可能也攸關政治利益。根據傳言,他企圖改變國家的憲法,以便連任第三屆總統。
海地的天主教界譴責亞里斯第德的決定。太子港主教拉方坦說,給予巫毒教合法地位,並讓巫毒教祭司主持公民儀式和洗禮是「一項明顯的錯誤」。
此外,今年八月十五日,海地人也以活人向巫毒教的鬼神獻祭的方式來慶祝國慶,藉此重新與魔鬼立約。
海地的國慶日要追溯到1804年8月14日,一位名叫布克曼的奴隸獻豬為祭,和魔鬼立約,海地人同意把他們的土地獻給魔鬼二百年,以換取自由,脫離法國人的統治。後來海地人雖脫離法國人而獲得自由,卻從此落入撒但的綑綁。傳統上在這週年慶的日子,巫毒教的儀式會獻上一名兒童為祭。
然而,成千上萬名基督徒面對這場屬靈的拔河也不鬆手,紛紛聚集參加「全國祈禱日」的活動。因為據報導,亞里斯第德付錢給電台,要求播放巫毒教的音樂來公開打擊基督徒和教會。海地北部一位牧師說,最近已有五位牧師遇害,這應該歸罪於巫毒教的強大影響力。而基督徒如今擔任先鋒,要以一年之久的禱告運動「從撒但手中奪回海地。」
根據統計,目前海地人口約有八百八十萬人,70%信奉巫毒教,包括很多自稱天主教徒的人。約有30%表明自己是基督徒,堅決反對巫毒教。成千上萬名宣教士正努力使人民離開巫毒廟宇,進入基督教會。
巫毒教往往要求信徒向各種神明獻上昂貴的祭品,貧窮的海地人愈來愈負擔不起,因為他們大多每天只靠不到一美元維生。1940年代,天主教會發起剷除巫毒教的行動,那時巫毒教轉入地下多年。今年四月,海地政府正式承認巫毒教,容許它的祭司合法為人主持婚禮。
代禱事項:求主興起基督徒和教會成為屬靈爭戰的勇士,攻破海地上空一切屬靈的堅固營壘。
說明:
伏都教,又譯「巫毒教」,源於非洲西部,是糅合祖先崇拜、拜物教、通靈術的原始宗教。流行於東起迦納西迄奈及利亞的西非諸國,信仰的民族有芬人、夭努巴人等,也盛行於海地。伏都教也是貝南的國教,有60%的國民,約四百五十萬人信奉。「伏都」在芬語中是靈魂的意思。
伏都教在海地農村非常盛行。按海地人的說法,伏都神支配萬物,無所不能,對它虔誠,可驅魔辟邪。海地人長期遭受外國殖民者的統治和奴役,迄今仍然生活在極度貧困之中,人均壽命只有50多歲。饑餓、疾病、動亂使他們對和平與新生活的企盼格外強烈。這就不難解釋他們對伏都節傾注的那份熱情了。
伏都教(Voodoo)是海地一種為傳教士所詬病的古老信仰。這種信仰起源自古代非洲的傳統多神崇拜,同時融入了一些天主教中魔鬼崇拜的元素。前總統老杜瓦利埃就曾利用這一崇拜,建立名叫「通頓馬庫特」(吃人魔王)的私人武裝,對其人民施以嚴格的控制。但另一方面,海地也有不少非常虔誠的天主教徒,而國內亦有不少殖民時期建立的天主教堂。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